“提振消费”!中国未来经济如何靠消费破局?




《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滕泰 张海冰 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是提振消费,还是扩大投资?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破局关键何在?当全球制造业霸主遭遇“内需焦虑”,中国经济的下一步棋如何落子?
在2025年九大经济任务将“提振消费”推至首位之际,本书的研究研究直击中国经济转型最深层的矛盾:14亿人的消费潜力为何难以释放?世界工厂的转型之路又该怎样突破?读懂这本“转型时代决策参考书”,搭建起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完整认知框架,才能打开解码未来十年财富增长的密钥。
>>内文选读
中国未来经济如何靠消费破局?
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总需求不足仍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
由于普遍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凛凛“寒气”。
房地产、建筑、光伏等行业的大部分企业陷入亏损,航空、快递、餐饮、网约车、教育等行业都越来越“卷”,连金融、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行业也不断爆出裁员、降薪传闻……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各项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下一个5—10年,对于中国经济怎么走,有很多重大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提振消费。
为何是提振消费?
消费,既是经济循环的起点,也是经济循环的终点,是人类一切投资和生产活动的终极目的。
打开当前中国最热门的社交软件之一小红书,搜索“省钱小技巧”,会发现相关内容的笔记数量已经超过57万篇(截至2024年12月)——最乐观的年轻人也不敢做“月光族”,而是在交流经验:“怎样用800块钱过一个月”“别人省500,你省1000”………在市场经济中,个体消费抑制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宏观原因。
微观层面的消费抑制,是指居民收入不足或储蓄过多而压缩了当期消费,导致消费倾向下降的现象;而宏观层面的消费抑制,则是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低,以及社会保障程度较低,对经济前景预期变差等造成的居民消费在GDP中占比太低,从而导致总需求不足,经济循环放缓甚至陷入衰退的现象。
如果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不够活跃,就如同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很差,食物长期堵塞在肠胃中,身体吸收不到营养怎么能健康?
因此,中国经济需要持续良性循环起来。光有庞大的投资和生产能力还不行,还得有同样巨大的消费能力。
在工业化的早期和中期阶段,往往是高投资驱动高增长,而到了快速工业化的后期,消费成为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其经济增长的70%以上都是由居民消费所拉动的。
从供给的角度,经济增长的潜在边界是由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以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等因素决定的,总需求决定了潜在生产能力的实现水平和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这是一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然而如果工业化大国能够实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也将提升潜在的增长率,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有学者指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增长源泉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的命题,这就将消费因素引入了增长的动因分析。
一方面,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张,更大的市场规模能够容纳更多的分工,而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头,也就是说消费繁荣能够推动分工细化带来的“斯密增长”;另一方面,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意味着有更多的产能可以利用起来,转化为要素收入和利润,这就为企业的研发等创新活动提供了可能,能够推动创新带来的“熊彼特增长”。

图源:视觉中国
如何提振消费?
从消费抑制到消费繁荣,建成消费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必须跨越的一道坎。跨过这个坎,中国经济一定会更好。
然而,从消费不足、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年轻人失业率高、通缩风险、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等以消费抑制为特征的经济循环中走出来,仅仅依靠经济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强大的逆周期政策来打破,靠深化改革措施来扭转。也就是说,为了迈过这个坎,需要持续推动中国经济一系列的政策深度转型和深化改革措施。
首先要由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型。具体而言,就是将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生产、补贴出口,尽快转向社保、医疗等民生支持,或直接补贴居民消费。
考虑到中国当前阶段财政资金用来搞投资的乘数效应略高于1,而用来发放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大于3的实际情况,只要持续致力于这一转型,每减少10万亿元低效和无效投资并转而支持消费,可带来30万亿元的总需求,中国经济总需求不足的顽疾可逐步化解,消费繁荣时代必将到来。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财政资金用于补贴生产者,很多成熟和过剩产业还在享受着地方政府提供的免费土地、代建的厂房、低价的能源补贴、税收减免等,这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还有,那些在20年前用于支持幼稚产业的出口补贴和退税,在出口竞争力已经很强大的今天,也应该尽快取消,否则,虽然补贴了国外消费者,但得到的却是高关税、反补贴税等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总之,财政政策必须深度转型,从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补贴生产者、补贴国外消费者,逐步转型为惠民生、补贴国内消费者。
其次,需要货币政策的创新机制。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但传统的货币政策转到机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房地产、基本建设,还是企业投资的信贷需求,都已经同快速城镇化和快速工业化 阶段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所释放的流动性很容易通过金融机构流向重资产企业,或者流向具有国资隐性担保背景的投资项目。整体而言,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投资的效果大于促消费。为了更好地促进 消费繁荣,应当更加重视货币政策通过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提升居 民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的作用,还应当更加重视宽松货币政策对消费 信贷的提升和促进作用,由此建立起货币政策促消费的新机制。
第三,需要深化改革,提高居民收入促消费。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只有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繁荣才会有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这是抑制中国消费的主要原因。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长期需要增加就业、提升工资水平,而就业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又需要以消费的繁荣为前提,这就会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争论。
因此,从收入端入手促进消费繁荣,当前急需的是通过发钱、发放消费券等一次性收入增长或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等外部力量,打破总需求收缩和收入下滑的循环,启动消费市场;而中长期则应当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减少公共部门、垄断行业和稀缺要素的分配占比,提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建立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的长效机制。
第四,需要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中国传统产业大部分已经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大量企业在有限市场展开过度竞争,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粮食等农产品、家电等工业品、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基本需求的增长空间是有限的——如果未来十几年中国的GDP再增加一倍,14亿人对粮食的需求也会增加一倍吗?中国人对家电、道路运输的需求也会无限增长吗?中国要实现从消费抑制到消费繁荣的转型,不可能依靠传统农业、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需求扩张,因为人们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毕竟是有限的,甚至是刚性的。笔者十几年前在《新供给经济学》一书中就提出,“乔布斯创造苹果手机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是零,只有用新供给不断创造新需求,才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想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需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结构的深度转型。
第五,需要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中国的民营经济在消费领域占比高,在服务业占比高,也是居民就业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只有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才能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繁荣。同时,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还是在互联网、商业流通、餐饮服务业等领域,都是民营经济在引领各种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源泉,只要努力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国的消费繁荣时代就一定会到来。
中国经济跨过这个坎,需要建设消费型社会和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推动消费繁荣、居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持续推动居民的消费观念根本转变,致力于打造消费型社会。中国老百姓不仅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消费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手段,还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过程,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只有通过消费才能实现价值,所有的要素也只有经过消费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经济发展可以推动消费繁荣,消费繁荣也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消费力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一旦在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建设消费型社会,中国必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不仅经济循环和经济繁荣问题可以解决,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国际竞争力。

图源:视觉中国
虽然中国经济现在看起来很难,但毕竟这只是消费不畅、需求不足带来的经济循环问题——相对于之前40多年,从无到有建设全球最强大的基础设施、制造业产业链,形成全球最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素质最高的产业工人队伍,畅通消费、繁荣消费显然更容易,只要执行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提高居民收入占比的改革,将全球最大市场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就能一扫阴霾,为中国经济增长重新打开巨大的发展空间。
-
“五一”福利!哈啰携手奈雪的茶推“万杯奶茶免费领”活动
“五一”假期将至,不少人利用“请4休11”策略休一次长假。为满足用户不同出行需求,哈啰推出“五一出门就用哈啰App”主题活动。5月1日至19日,哈啰联合新茶饮头部品牌奈雪的茶旗下苏浙沪400多家门店开展跨界营销活动。5月1日至8日,用户通过骑行单车/助力车、租用电动车或搭乘顺风车等出行行为累积“哈哈2025-04-30 15:36:00 -
5月有新规,保障外嫁女“证上有名、名下有权”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结婚,未取得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取消其成员身份;完善全国婚姻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5月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等一批新规施行,聚焦群众关切,以法治力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融媒合作2025-04-30 13:26:00 -
省市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暨合作签约会议召开 以“金融活水”解项目“燃眉之急”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政府搭台,项目提需求,金融机构亮产品。4月29日,市委金融办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组织石家庄市2025年省市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暨合作签约会议,9个县(市、区)的发改部门带来了首批28个优质融资项目,同各金融机构精准对接。12家银行机构、项目单位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据悉,此次活动旨在搭建2025-04-30 08:49:00 -
这家山姆麻薯供应商去年狂揽38亿元 揭开商超“网红”烘焙单品的繁荣与隐忧
每经记者:王帆 每经编辑:文多近日,“沃尔玛恢复中国供应商出货,美国客户承担关税”这一消息,再次将沃尔玛推上热搜。在沃尔玛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中,山姆会员商店(以下简称山姆)的中国烘焙供应商表现颇为亮眼。以供应麻薯的立高食品(SZ300973)为例,4月28日晚间,立高食品披露了2024年年报。历年年报2025-04-30 06:59:00 -
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91万亿元 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超八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29日)公布今年一季度物流运行数据。一季度,物流运行开局稳中向好,需求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即物流运行中的实物价值量总和为91万亿元,同比增长5.7%,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从结构看,随着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物流需求结构整2025-04-30 00:00:00 -
上海车展丨不谈女性化,欧拉开启战略转向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4月23日,欧拉品牌以“经典新生”为主题亮相上海车展,并发布品牌未来产品规划与用户生态战略。 文中图片均来自欧拉品牌官网 发布会上,欧拉一改往日对女性市场深耕的定位,品牌总经理赵永坡表示,欧拉将持续深耕小型及紧凑型纯电市场。“面对城市出行,欧拉将精准把握用户需求2025-04-29 09:33:00 -
政在发声|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动既定政策大头在二季度落地,对完成全年目标充满信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赵辰昕表示:“我们还有丰富的政策储备和充分的政策空间,2025-04-28 10:49:00 -
病毒传染性强,严重或致死,钟南山院士提醒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期有所回升主要受影响人群是14岁及以下儿童近日钟南山在节目《名医说》中提醒婴幼儿时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容易引起喘息、气道狭窄等变化长大后长期存在严重时还可导致肺炎、呼吸衰竭、脑炎等疾病甚至死亡那么呼2025-04-28 0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