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推动新时代耕读教育向纵深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4:50:00    

【专家点评】

作者:张玲玲(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耕读传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重要的社会共识,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所推崇的立身处世方式。随着时代变革和文明演进,“耕读”从传统意义上“晴耕雨读”“昼耕夜读”“以耕养家”“以读兴家”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演变成为“耕”“读”并重、劳动实践与理论教育相融相促的教育理念。进入新时代,“耕读教育”赓续创新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发展成为综合育人的有效载体,亦是传承弘扬我国农耕文明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耕读教育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耕读教育仍面临思想认识不够清晰、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教育模式创新不足以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对症施策,方能持续推动耕读教育向纵深发展,提升综合育人效果。

在深化对耕读教育的思想认识方面,一是应厘清“耕”与“读”的深刻内涵。“耕”与“读”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和“读课本”,而是“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与实践的集中体现。要警惕当前“以读代耕”和“耕多读少”两种错误倾向,着力构筑以耕促学、以学助耕的育人体系,推动“耕”与“读”彼此激发、相互促进。二是要深刻把握耕读教育综合育人的功能定位。新时代耕读教育不仅是亦耕亦读的教育方式,更是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的重要途径。不能将耕读教育简单等同于劳动教育,而是要将耕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耕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劳动实践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在优化耕读教育教学体系方面,应深入推进优质教材、课程及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打造高质量的耕读教育教学体系。教材建设方面,组织编写农耕文明、乡土文化等相关教学案例和系列教材,并加大优质教材的普及力度。课程设置上,深挖已有课程中的耕读教育元素,找准教学内容结合点,强化耕读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及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涉农高校尤其要对标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投身“新农科”建设,改造传统涉农学科专业,加强具有耕读教育特征的农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同时,鼓励将耕读教育纳入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以“大国三农”“中华农耕文明”“乡土文化与治理”等为主题的通识课程,打造一批优质的农耕文化品牌课程。师资建设方面,积极培育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训,提升其课程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聘请农林科技专家、农业企业家、乡村工匠及非遗传承人等兼任耕读教育校外实践导师,可建立“耕读教育导师库”,实现规范化管理与培训。还可通过校际课题合作,建立“智慧教室”“全国耕读教育虚拟教研室”等平台,破解资源不均难题,推进耕读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在创新耕读教育实践方式方面,应充分挖掘学校、社会、乡野中的耕读资源,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耕读教育载体和形式。首先,统筹整合、改造提升校内耕读资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搭建“智慧农业”等劳动教育平台和虚拟仿真耕读体验馆等沉浸式场景,促进耕读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学生对于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业态及新变化的认知。其次,深入挖掘本土农耕文化特色,依托自然风光、文化遗产、现代农业园区、美丽乡村等乡土资源,打造农耕文化景点和品牌。通过田园耕读、文化体验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文化共识和价值认同。再次,广拓资源,加大与现代农业企业、大型农场、校外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园区等的合作力度,深化产学研融合,打造高水平的耕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将数字技术、无人机、物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和创新成果引入耕读教育全过程,培育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此外,涉农高校要持续探索以“科技小院”为代表的实践育人模式,常态化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真正将耕读教育扎根乡野。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邓晖、严圣禾、张锐、马跃华、冯帆、宋喜群 光明日报通讯员 蒋朝常)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9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肃南:打造“互嵌式”社区 绘就民族团结新蓝图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辖区有裕固、藏、蒙、回等22个少数民族。肃南县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空间互嵌促交融、文化互嵌促认同、治理互嵌促和谐,促进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心理上全方位互嵌,构建起各民族共居共学共
    2025-07-28 09:26:00
  • 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两部门:加大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金融系统增强改革思维、用好改革办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
    2025-07-24 17:09:00
  • 驿城区水屯镇:小葡萄串起乡村致富路

    全媒体记者 雷宁 师圆娥盛夏七月,驿城区水屯镇禾绿葡萄庄园果香四溢。连片大棚下,一串串紫玉珠玑缀满藤蔓,游客穿梭采摘,欢声笑语不断。这诱人的葡萄,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当地村民致富路上的“甜蜜密码”。7月21日,在禾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游客们提着果篮,穿梭在藤蔓下,精心挑选色泽诱人的果实。“这里的
    2025-07-21 16:07:00
  • 【大学生眼中的绥阳】“艺梦黔行”实践队 青春绘乡韵

    近日,在绥阳县枧坝镇黄鱼江幼儿园沉寂的墙垣上,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梦黔行”实践队成员,以青春的赤诚与斑斓的理想为底色,执笔共绘五日。这场“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让灰白墙面焕然蜕变,更在小小心灵中悄然启动了感知家乡之美的新视窗。创作伊始,骤雨曾试图浇灭热情,实践队员心中的艺术之火却愈燃愈炽。
    2025-07-21 10:31:00
  • 多元视角共绘文化交融新图景

    本报讯(记者郎浩舟)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悦读香港·高端访谈”系列活动,于7月17日至18日在第35届香港书展期间举行。4场访谈分别聚焦文化共生、饮食与文学、民间文艺保护、文化出海等主题,邀请各界嘉宾深入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路径,呈现出多元
    2025-07-21 09:23:00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来到这家“植物工厂”,就知道智慧农业究竟有多炫酷

    ‍‍‍‌‍‍‌“番茄不住在土里,而是住在‘别墅’里?”“养鱼、养虾的水,竟然是温泉水?”是的,没看错!这些颠覆传统认知的农业场景,就真实地发生在吉林市的吉林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未来感十足的“植物梦工厂”,看看智慧农业究竟有多酷!第一站:告别泥土,番茄住进“智能大棚”告别“
    2025-07-17 10:15:00
  •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关注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观察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5日讯今日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以《千秋海岱弦歌新 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观察》为题,关注山东深耕人文沃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创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奋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焕发新时代光彩。以下为文章全文
    2025-07-15 08:26:00
  • “拒绝采收童茸,保护丽江松茸资源”他们这样倡议

    【来源:丽江融媒】“我承诺:不采集,不收购、不出售5公分以下不成熟的童茸和开伞松茸,严格推行松茸国标标准,加强新产品研发,为丽江松茸资源的保护发展做出贡献!”7月12日,记者在丽江松茸交易中心看到宣传展板上贴着的保护松茸产业发展、拒绝采收童茸的倡议书。松茸产业保护发展倡议书。(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2025-07-14 1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