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推动新时代耕读教育向纵深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4:50:00    

【专家点评】

作者:张玲玲(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耕读传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重要的社会共识,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所推崇的立身处世方式。随着时代变革和文明演进,“耕读”从传统意义上“晴耕雨读”“昼耕夜读”“以耕养家”“以读兴家”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演变成为“耕”“读”并重、劳动实践与理论教育相融相促的教育理念。进入新时代,“耕读教育”赓续创新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发展成为综合育人的有效载体,亦是传承弘扬我国农耕文明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耕读教育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耕读教育仍面临思想认识不够清晰、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教育模式创新不足以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对症施策,方能持续推动耕读教育向纵深发展,提升综合育人效果。

在深化对耕读教育的思想认识方面,一是应厘清“耕”与“读”的深刻内涵。“耕”与“读”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和“读课本”,而是“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与实践的集中体现。要警惕当前“以读代耕”和“耕多读少”两种错误倾向,着力构筑以耕促学、以学助耕的育人体系,推动“耕”与“读”彼此激发、相互促进。二是要深刻把握耕读教育综合育人的功能定位。新时代耕读教育不仅是亦耕亦读的教育方式,更是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的重要途径。不能将耕读教育简单等同于劳动教育,而是要将耕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耕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劳动实践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在优化耕读教育教学体系方面,应深入推进优质教材、课程及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打造高质量的耕读教育教学体系。教材建设方面,组织编写农耕文明、乡土文化等相关教学案例和系列教材,并加大优质教材的普及力度。课程设置上,深挖已有课程中的耕读教育元素,找准教学内容结合点,强化耕读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及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涉农高校尤其要对标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投身“新农科”建设,改造传统涉农学科专业,加强具有耕读教育特征的农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同时,鼓励将耕读教育纳入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以“大国三农”“中华农耕文明”“乡土文化与治理”等为主题的通识课程,打造一批优质的农耕文化品牌课程。师资建设方面,积极培育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训,提升其课程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聘请农林科技专家、农业企业家、乡村工匠及非遗传承人等兼任耕读教育校外实践导师,可建立“耕读教育导师库”,实现规范化管理与培训。还可通过校际课题合作,建立“智慧教室”“全国耕读教育虚拟教研室”等平台,破解资源不均难题,推进耕读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在创新耕读教育实践方式方面,应充分挖掘学校、社会、乡野中的耕读资源,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耕读教育载体和形式。首先,统筹整合、改造提升校内耕读资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搭建“智慧农业”等劳动教育平台和虚拟仿真耕读体验馆等沉浸式场景,促进耕读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学生对于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业态及新变化的认知。其次,深入挖掘本土农耕文化特色,依托自然风光、文化遗产、现代农业园区、美丽乡村等乡土资源,打造农耕文化景点和品牌。通过田园耕读、文化体验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文化共识和价值认同。再次,广拓资源,加大与现代农业企业、大型农场、校外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园区等的合作力度,深化产学研融合,打造高水平的耕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将数字技术、无人机、物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和创新成果引入耕读教育全过程,培育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此外,涉农高校要持续探索以“科技小院”为代表的实践育人模式,常态化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真正将耕读教育扎根乡野。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邓晖、严圣禾、张锐、马跃华、冯帆、宋喜群 光明日报通讯员 蒋朝常)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9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学区推进劳动教育破局之路

    当学校深耕劳动教育时,学区扮演何种角色?在集团化办学浪潮中,学区如何通过统筹属地资源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带着疑问,温泉苏家坨学区参与到北京市海淀区劳动教育课题组中,致力于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劳动教育模式。几年来,学区在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及教育评价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破局之路。机制创新
    2025-04-30 08:40:00
  • “高邮热”何以持续升温

    江苏“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系列报道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回首这5年,江苏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在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屡创佳绩,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夯实了基础。为深入挖掘高质量发展的“江苏实践”“江苏经验”,即日起,本报特别推出江
    2025-04-28 14:56:00
  • 万宝芙蓉学校携手万宝城文化服务中心开展“耕读传家”主题活动

    2025-04-27 17:37 娄底新闻网盛祥桂 刘慧 杜子隼4月23日,娄星区万宝芙蓉学校的图书室内书香氤氲,一场别开生面的“耕读传家润童心 书香护苗伴成长”主题活动在这里展开。镇相关负责人、师生与志愿者们齐聚一堂,以书香为纽带,让传统农耕文化与绿色阅读理念悄然浸润童心。诗声朗朗,播种希望的种子
    2025-04-27 17:41:00
  • 青海大通:4000余名乡土人才助推经济发展

    万象“耕”新,春耕备播正当时,为保障2025年春耕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迅速行动,安排120余名“土专家”深入各村指导春耕,组织科技特派员、农机技术人才等50余名“田秀才”到田间地头“把脉问诊”,田野里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去年以来,大通县深度挖掘本土人才资源,积极探索经济发展
    2025-04-27 15:22:00
  • 潘家园文化夜市首开周六场

    潘家园旧货市场夜市迎来全新升级。自4月26日起,旧货市场将在原有周三、周五夜市的基础上,新增周六非遗主题夜市,实现“潘家园市场全年365天每天都开市,每周三、五、六都有夜市”,为市民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26日晚,恰逢“五一”假日前的最后一个周六。潘家园旧货市场里人头攒动,灯光亮起后,潘家园文化
    2025-04-26 21:55:00
  • 打造湾区棒球运动新门户!深圳中心公园棒球文化会客厅开垒

    4月26日,深圳中心公园湾区棒球发展中心启动仪式在中心公园D区举行。该仪式融合了棒球特色形式,设有签名棒球互赠、嘉宾开球互动、青少年棒球表演赛等环节,集中展示项目独特性和创新性。福田区相关职能部门、媒体代表、行业协会代表、赞助商代表、社区代表及青少年棒球运动员代表出席现场,共同见证深圳中心公园湾区棒
    2025-04-26 19:25:00
  • 政企联动打造书香社区,邀孟泽解读《独醒之累》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5日讯(通讯员 顾丽君 杨汝嘉)为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社会氛围,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长房24品生活中心联合八方社区共同主办了一场"书香长沙·全民阅读"特别活动,特邀知名学者孟泽教授带来《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以下简称《独醒之累》)主题分享会,
    2025-04-26 00:12:00
  • 重庆石柱:800年宋碑拂尘重生

    【来源:检察日报】四月的春光为重庆市石柱县太白岩公园镀上一层金辉。公园里,几个老人正围着一座青灰色的碑亭,向驻足路人讲述亭内文物的“前世今生”,“这个保护措施真不错,既护得住宋碑又方便大家观赏”。老人们口中的宋碑承载着800年历史,是石柱县太白岩摩崖石刻,于1984年被评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
    2025-04-25 05:09:00